惟有蜻蜓蛺蝶飛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初夏的江南鄉村田園,暖陽和煦,青梅樹枝上的鮮綠長圓披針葉片周圍吊掛著喜人的金黃梅子,旁邊的杏樹亦結出了肥美的果實。碩果累累給人以生活充足的飽滿顆粒感觀。

視線推向低處。麥子抽穗揚花,一地雪花白。油菜枝幹上隻有稀稀拉拉的黃花。

不知詩人立地而眺,還是坐院靜賞。長鏡回拉出一幅鄉村田園圖景。金黃梅子、肥杏兒、麥花白、菜花稀之景置於日下,疏疏籬落,小徑悄然無人過。詩人的精神世界之於田園,可以是閑淡自處,亦可以是盼望鄉親農作結束返歸侯荊扉攀談。唯獨不加入時間。

一個人在農家小院裏靜望遠景。不增不減。不來不去。惟有蜻蜓與赤黃色蝴蝶繞籬飛來飛去。蜻蜓蛺蝶飛的微動輕撫觀者心念,動境愈靜,更是超越有我,無我性空於天地自然。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範成大退居故鄉石湖寫的一組大型田園詩,本詩(屬二十五)有果有花,有色有形,有高有低,有靜有動,為我們描繪了初夏江南田園景色。(文/王宜楷)

兒童急走追黃蝶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新綠又作:花落)。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時任江東轉運副使楊萬裏途經新市(今浙江德清東北),借宿徐公店。其見農村田園風光與兒童嬉戲,觸景生情,賦寫此詩。

詩人在徐公店遠望農村田園,沒有村屋、農人、炊煙之具象,起筆簡簡單單描繪疏疏落落的籬笆。農家籬笆可以是小院圍欄,可以是菜園隔擋,高高低低,不講究平整對稱,亦不講究寬窄距離,竹木就近取材,渾然天成,審美自然一體(它們沒有城市建築設計的匠器味);籬笆旁有一條小徑向遠處延伸。

「籬落疏疏一徑深」展現了一幅暮春農景,籬落疏疏落落,上有花木綠植,旁有小徑蜿蜒延伸不見盡頭。中式山水寫意神情,突出農村田園的閑適寧靜,引人入勝。

「樹頭新綠(花落)未成陰」。詩人視線由低及高遊移到暮春美景的樹頭。新綠、花落孰好?筆者偏向前者。春末枝頭的桃花、李花均已雕落,農人是否會在意季節輪換的周遭平常?本已見慣,還不若枝頭那一點新綠,它是春末夏初的清新勃然生機,待其成陰更給人關於未來的美好期待與雋永。

「兒童急走追黃蝶」,兒童在籬落疏疏的花徑中追逐著黃色蝴蝶,「急」、「走」、「追」三字躍然紙上,將兒童的心理與動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孩子們跌跌撞撞遊嬉、蝶引童撲的天真爛歷歷在目。

「飛入菜花無處尋」忽然又將歡鬧情景切回靜音。蝴蝶不知不覺飛進了金黃色的油菜花海,黃蝶與花瓣同色欲飛,蝴蝶與菜花著實不好分辨呢。無處尋不是結束,其眼下更有兒童面對蝶入花海的不知所措與片刻間的活潑轉神,令人回味久久。

該詩平淡自然,動靜相間,詩人透過平凡事物的情趣,捕捉人物瞬間新鮮感受,成功渲染暮春田園風景的和諧恬淡。(文/王宜楷)

復照青苔上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晚年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別業。輞川有勝景二十處,其與友人逐處作詩二十首,《鹿柴》第五。

秋山夕照,空寂山林不見人,遠處山谷又傳來人語聲。夕陽斜射入深林,復照在青苔上。

一幅夕照幽山圖景,只聞人聲不見人影。空山無人之靜,空谷傳音更襯山空夜靜。詩文平常,一字一句,寫實與直感結合,展現空山密林的靜謐與清冷;被枝幹茂葉分割的縷縷斜暉潛入深林,明晦相間,又照在潮濕綠苔。

全詩透過觀聽結合、視覺導引,由遠及近、從靜折動,給我們展示了田園山水的恬淡空靈,返景照拂下的青苔生生不息。詩人不沾塵俗,物我神遇,空無清凈,超越司空見慣景象的價值審美,禪意感受自然近乎永恒存在的原我生命本體。

同時,渾圓世界靈光朗照、清麗澄明,情與景合、探幽觀微,斜暉折射變化暗示光陰流逝,恬淡悠閑最終定格的理想幽僻棲居之所。(文/王宜楷)

花落知多少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的詩作。該詩音調瑯瑯上口,家傳戶曉。

古人寫春的詩詞甚多。白居易憶江南道「春來江水綠如藍」,李白月下獨酌時說「行樂須及春」,南北朝陸凱有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賞景、春樂、贈別,古人對於春天的取態充滿了輕柔、新生、絢爛以及美好。

詩人開篇寫春的真實感受別開生面,耐人尋味。「春眠不覺曉」,東方魚白,春光明媚,他從酣睡中舒緩醒來,不覺天曉。這一切自然而然,春蜜人慵,親切閑適萬分。試想我們現代人如果能在某天清晨自然醒來,沒有任何焦慮與外部紛擾、四下清靜,那將是多麽愜意的一件事。

他還沒來得及起床,周遭便已「處處聞啼鳥」,或許亦正是百鳥啁啾將其喚醒。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景物,春眠不覺、啼鳥眾多只是透過聽覺與想象讓讀者自我構畫絢爛春景,隔窗的屋外是怎樣的景致?朝陽明媚、繁花簇景、悅耳鳥鳴等等。

至此,詩人沒有續摹具體春景。「夜來風雨聲」,詩人運用倒敘憶述昨夜來之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風急雨驟,還不知有多少美麗的花兒被打落了。

詩人未曾親見雨打花落,春花落多落少都令人極為婉惜。繁盛春事,誰不憐愛?詩人用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了自身惜春愛春,春曉、啼鳥、風雨、花落多少,更是空間層次分明、實虛婉轉,一步一步呈現春曉之景細節,其中蘊含的風流閑美頗具生命誌趣。(文/王宜楷)

如何挑選、烹製帝王蟹

秋風一刮,很多肥美的海鮮陸續登場,擁有「蟹中之王」美譽的帝王蟹漂洋過海而來。憑借一身耀眼亮麗的「鎧甲」,威猛強健的身姿,飽滿鮮甜的肉質……頗為與眾不同。將其入菜,無疑是提升品質的優選之一。

如何挑選、烹製帝王蟹呢?我們先來好好了解它,你就可以胸有成竹的做出一道道饕餮美味啦。

實至名歸的「帝王」之尊

帝王蟹又名石蟹或巖蟹,屬於深海蟹類,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體型巨大而得名。據悉還有一種說法為帝王蟹是藍血,藍血在歐洲是皇族的象征,所以它們才得名帝王蟹。

帝王蟹的蟹鉗強健有力,蟹腿肉質彈牙,鮮甜多汁,蟹黃蟹膏十分充裕。低脂肪,低熱量,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營養又滋補。不同品種的帝王蟹品質相差較大,全世界帝王蟹約有113種,共14個屬。產地主要有美國、挪威、俄羅斯、韓國、朝鮮、日本、智利、阿根廷等。

優質的阿拉斯加帝王蟹

美國阿拉斯加地處北極圈,臨近北太平洋,被人稱作「最後的邊疆」。來自阿拉斯加海域的帝王蟹也詮釋了更加純凈、無汙染的特點。阿拉斯加帝王蟹主要有三大品種:紅色帝王蟹、藍色帝王蟹和金色帝王蟹。每年9-10月,白令海出產紅色和藍色帝王蟹;次年2月,在阿拉斯加東南海域出產金色帝王蟹。

紅色帝王蟹體型最巨大,數量最多,約占阿拉斯加帝王蟹總產量的70%以上。有的帝王蟹加上蟹腿跨度,總身長180厘米,渾身是粗硬結實的刺,右螯比左螯大。因經常捕食多種生物,肉質非常美味。活蟹的外殼為暗紅色,煮熟後蟹殼呈鮮艷的紅色。

藍色帝王蟹,在日本稱之為油蟹或青蟹。蟹殼顏色較深,有大小不等的藍顏色分布,與紅色帝王蟹相比,兩者體型差別不大。藍色帝王蟹煮熟後蟹殼呈橘紅色,蟹肉味道要淡一些,更柔和清爽。

不同於普通的藍色和紅色帝王蟹,曾有漁民在美國和俄羅斯捕獲到鈷藍色帝王蟹,據推測可能是紅色帝王蟹基因突變或食餌引起的外殼顏色改變,非常罕見。

金色帝王蟹,又名棕色帝王蟹。蟹殼呈閃光發亮的金褐色,體型比紅色和藍色帝王蟹略小一些,數量、產肉率和價格都低於其他兩種蟹。

肥厚的挪威帝王蟹

挪威帝王蟹,體型龐大,蟹腿粗壯,蟹殼很厚,肉質也極其肥厚。新鮮的帝王蟹,味道鮮甜軟嫩,完全沒有任何海味的腥鹹。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撈,不過螃蟹最為甜美的產季是每年11月至來年3月。

希爾克內斯是挪威最著名的帝王蟹產地。當地人從來不吃螃蟹身體,通常捕撈上來,直接現場處理,將充滿蟹黃、蟹膏的身體全部切掉,用來餵狗或狐貍等野生動物。

極品的北海道帝王蟹

北海道帝王蟹,長得很大只,重量多為5千克以上,與其他帝王蟹相比,身上的尖刺較短,腿管較粗,飽滿的蟹腿肉是其最大特點,細嫩緊致,極具彈性,富含牛磺酸及甲殼素是它最珍貴之處。由於蟹肉甘氨酸含量很高,口感十分甘甜。

北海道帝王蟹因具備更高品質,令其享有盛名,是帝王蟹中的極品,適合高檔餐廳。

實惠的智利帝王蟹

智利帝王蟹也叫智利王蟹或皇帝蟹,主要棲息在南美洲南端,品質及不上阿拉斯加帝王蟹和北海道帝王蟹,但價格沒有那麽高,性價比頗具優勢。因國際海洋水產公約規定,只允許捕撈公蟹,所以主要用公蟹的蟹腳、蟹肩入菜。

挑選竅門

帝王蟹不僅要選對產地,有些品種,外觀看著非常相似,其實口感和價格差別較大,選材時要特別註意分辨。

品質優劣的鑒別

肉色發青:熟凍的蟹肉應為晶瑩的白色,如果顏色發青則肉質較差,說明未煮熟或清潔不徹底。

蟹肉結晶:表明螃蟹是解凍後再冷凍或冷凍過程緩慢。如果捕撈後進行急凍,可確保品質與營養。

蟹肉過鹹:蟹肉在冷凍前冷卻溫度不夠。

豐滿度低:紅色和藍色帝王蟹的蟹肉豐滿度不低於80%,金色帝王蟹不低於70%。

凈重不準:例如10公斤裝帝王蟹,加冰後重量約為11公斤,10%鍍冰衣較為正常,冰衣不應過重。

數目不符:確認蟹腿與蟹鉗數目。例如10公斤裝帝王蟹應有18-24條蟹腿,以及相應數量的蟹鉗。

優質帝王蟹與油蟹的辨別

油蟹雖然亦屬帝王蟹的品種之一,肉質卻相對較差,滋味不夠鮮甜,因此售價比高品質帝王蟹要少一半。分辨兩者主要看兩點,一是油蟹顏色偏藍,而優質帝王蟹是暗紅色的;二是可看其蟹背中央下方的刺點,紅帝王蟹是6個凸起的點,而油蟹只有4個凸起的點。

活蟹與凍蟹的保存方法

鮮活的帝王蟹離水後,將其置於濕冷環境可存活24小時。新鮮帝王蟹保存在0-1℃的冰箱中,保存期為一周。經適當鍍冰衣處理,置於-18℃,冷凍蟹段可保存1年。

多滋多味的海外烹法

歐美、亞洲等地對帝王蟹的烹製,方式和口味多種多樣,但首選部位皆為蟹腿和蟹鉗。

美國新派

蒜醬蟹腿,味道香濃

美國西海岸有一些提供帝王蟹腿菜肴的餐廳,通常會將蟹腿水煮後用黃油和大蒜特製的醬料淋在上面,食客用手直接抓著吃,這種方式已然成為一種主流。

做法:將帝王蟹腿在沸水中煮5分鐘,再將黃油、大蒜切碎,與卡真粉、特質甜椒粉等調製好的醬料拌在一起,香味與口感兼具。大蒜有殺菌作用,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海鮮過敏癥狀。

歐式經典

汽鍋蒸鉗,軟嫩鮮甜

挪威人一般最常吃螃蟹的鉗子和長腿,他們將其一只只卸下來,做法很簡單,就是撒上點鹽,然後用鍋蒸,蒸的方式有點像我國的汽鍋。他們非常尊重新鮮食材的鮮美度,所以不會用氣味濃烈的香料去烹飪。

冷吃蟹腿,蟹肉沙拉

在瑞典,人們喜歡將蟹腿放進鹽水中煮熟,再降溫冷吃,這是北歐人最基本的螃蟹吃法。如果感覺單調,可以蘸食蛋黃醬。再進階一點,就是哥德堡的名菜「西海岸沙拉」,把蟹肉拌進蔬菜沙拉中。

熱烹蟹腿,油香味辣

意大利人的熱烹,是將蟹腿用煎、炒、煮、炸、燜等製熟方式,再搭配各類蔬菜和黑胡椒,油香四溢,滋味偏辣,尤其適合亞洲人口味。

日式傳統

或冷或熱,突出鮮味

北海道帝王蟹的蟹腿,碩大肥美,鮮甜滋味讓人吮指回味,不論是冷食或是煮火鍋,都是料理首選。北海道的傳統方式是煮熟蟹腿做成冷盤,蘸檸檬、醬油或醋。刺身、握壽司,則可完整保留肉質的鮮彈。如果做成蟹火鍋,煮製時無需火鍋料,鍋底為甘甜的油湯。蟹身煮湯約20分鐘,吃掉部分蟹肉和蟹黃,再把白飯放進湯裏煮,配上鹽、胡椒,即成美味的蟹泡飯。

還有炭火烤製、鐵板燒、煲成蟹粥等都是突出鮮味的好方法。

名廚推薦菜譜

秋季養生+低溫烹製

南瓜是秋日應季食材之一,營養豐富。將帝王蟹低溫處理,鮑魚先煮再用黃油煎熟調味,搭配自製醬汁。選擇西餐調製醬汁的手法,用黃油炒香南瓜片加牛奶打成汁,將檸檬汁擠入南瓜汁,放在草帽碗裏,搭配海鮮,兼具清新氣味與香濃滋味。

特色醬汁+立式擺盤

帝王蟹腿去殼取肉,註意肉裏夾帶的軟骨要剔除幹凈。熬製醬料是這道菜最重要的一步,黃油融化後放入小幹蔥,蒜炒香後放入蟹肉炒香,加白葡萄酒,改小火,香氣散發後加酸奶油馬斯卡彭芝士、奶油,小火收汁,放鹽和胡椒粉調味。菜肴口味豐富、復合,但色澤搭配簡約清爽,意大利斜管面,豎立式插放在圓形凹陷的餐盤中,以西紅柿、青豆粒、羅勒葉裝飾,具有立體美感。

流行食材+健康蔬果

秘魯的藜麥是近幾年越來越流行的食材,牛油果和芒果、香橙同樣健康又美味。菜品層次多變,顏色亮麗,引人食欲且富含營養。藜麥用雞湯煮熟後調味。將帝王蟹煮熟取肉,撕成絲狀,調味使用。用圓形模具把山葵、蛋黃醬抹在最底層,依次放入各類食材和裝飾花草,造型圓潤飽滿。

東西合璧+酒香入饌

用陳年花雕烹製螃蟹,是南方地區的經典手法。這道菜品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把普通螃蟹換成帝王蟹。將基圍蝦熬製蝦湯,加20年陳年花雕酒、雞蛋黃,灑在改刀蒸3分鐘至七八分熟的帝王蟹上,再次蒸熟、淋酒,香氣四溢。

中式創意+特調豉油

糟骨頭是浙江象山家喻戶曉的民間美食,酒香濃郁,常用紅花蟹、膏蟹或白蟹,配以醬油調製的豉油,蔬菜水烹製。這菜肴將主料更換為帝王蟹,更能發揮它的鮮美口感,亦輔以麻油增添香氣。

高端組合+煎炒融合

松露是秋季的高端食材,味道特殊。將阿拉斯加帝王蟹外表用白葡萄酒擦拭後,上鍋蒸熟取肉,用橄欖油煎成金黃色,加入撈水後的甜豆、改好刀的松露,炒出香味後用白蘭地、生抽、白糖、鹽調味,尤其需要炒出中式菜肴的鑊氣,讓香味散發的更為充足。(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