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白居易謫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其與友人閑暇漫遊廬山香爐峰頂大林寺,意外得見山中桃花盛開,即景口吟了一首絕句:大林寺桃花。

廬山腳下的村落四月時節已屆孟夏,大地春歸,芳菲落盡。詩人登臨廬山香爐峰頂,環抱清流蒼石、短松瘦竹的大林寺中竟有一片桃花才開始盛開。

詩人常常因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誰知春意只是悄悄轉到了這裏。

詩人與朋友結伴漫遊,從山腳登臨峰頂,海拔與物候因素造成了景致別樣。人間的煙火味與山寺的寂靜,靈妙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地理空間的浪漫圖景變化;人間芳盡與山桃始華,淺淡的嘆逝之情漸變為欣喜溫暖,始所未料且不期而遇的春景沖入眼簾,更恍然別造了一個新世界。

詩人常感春光短促無覓,人間芳盡中山桃始華的驚異發現與意外欣喜,讓人不知不覺間化憂為喜,情思跳躍,惜春賞景。春光轉來躲去,詩人恍惚一轉入,愛花戀花之情自然而然流露。

全詩構思靈巧,意境深邃,俏皮可愛,耐人尋味。(文/王宜楷)

川味回鍋肉

回鍋肉是四川傳統菜式中家常菜肴代表菜之一,其被認為是川菜之首,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製作原料主要有豬後臀肉(二刀肉)、青椒、蒜苗等,「回鍋」指食材先煮後炒,兩次入鍋,二次烹調之意。

傳說回鍋肉起源於清代末期,由一位姓淩的翰林偶然發明。然而真相並非如此,回鍋肉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北宋,具體於何時誕生、由何人炮製、自何時流行已無法考證。

回鍋肉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色香味俱全。川菜回鍋肉最佳是蒜苗、仔姜、青椒做「翹頭」,佐以郫縣豆瓣、永川豆豉、溫江蒜苗。另外,有些地方還選用彩椒,洋蔥,韭菜,鍋盔等來製作回鍋肉。

具體做法:

材料:五花肉,溫江蒜苗、蔥、姜、蒜、幹紅辣椒、花椒、郫縣豆瓣醬、糖、油、醬油、甜面醬。

步驟:

1、帶皮五花肉冷水下鍋,加入蔥段、姜片,花椒7、8粒,黃酒適量煮開。

2、撇凈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卻(筷子能插入即可)。

3、將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蔥切成斜段。

4、將蒜苗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後全部斜切成段備用。

5、炒鍋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顏色變透明,邊緣略微卷起。

7、將肉撥到鍋一邊,下入豆瓣醬(可以先剁細)炒出紅油。

8、適當的加入少許醬油或甜面醬調色,與肉片一起翻炒均勻。

9、下入蒜苗,點少許料酒,糖調好味道即可出鍋。

註意事項:

1、選肉要精:要當天宰殺的鮮豬肉,肥四後腿二刀,瘦六寬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難成型。

2、煮肉要調味:清水煮肉,難出肉香。因此水滾開以後,先放入生姜(用刀拍開)、大蔥節、大蒜、花椒吊湯,湯氣香濃時再放入洗凈的豬肉,六成熟就撈起備用,不能煮得太軟。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斷;熱的時候肉燙手,下刀難以均勻;懂行的廚師,把撈起的肉放在冷水裏浸一浸,趁外冷內熱時下刀;如果有冰箱,可以把剛煮好的肉放到急凍室裏兩三分鐘,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當:豆瓣一定要正宗郫縣豆瓣,用刀剁細,醬油要濃稠可掛瓶壁。

5、煎熬要拿準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鍋肉的關鍵。用中火下肉片後,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深入肉中。

火候油溫拿捏得當的師傅,能把肉片熬製成一個一個的卷窩形狀,俗稱「燈盞窩」。肉片成窩時立即放入甜面醬、醬油少許,也可適當放幾滴料酒,放一點雞精,以增加香味和鮮味,然後馬上加入配料,改大火翻炒至熟就可起鍋。(網絡資料匯編)

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安史之亂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討安祿山。李亨隨後在靈武繼位,史稱唐肅宗。

唐玄宗曾命兒子永王李璘督兵平叛,永王李璘鎮守江陵,召兵萬人,自樹一幟,任意補設郎官、禦史等官職。

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以其陰謀叛亂、割據江東為名重兵圍剿,李璘兵敗南逃嶺外。至德二年(757年),李璘為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所擒,中矢而薨。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謀反案受牽連,幸得郭子義等營救免脫死罪,改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流放途經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遇肅宗大赦天下,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經過長江三峽,直奔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距白帝城約一千二百裏)。

此詩為李白遇赦返抵江陵所作,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在早晨乘船東下,遇赦恢復自由的他身輕喜悅。偶然回望,水霧彌漫中的巍峨崇山片影,漸漸被撥開的朝霞彩雲,白帝喻比神交之友別,宛如仙景。

流放夜郎之路行走十五個月未至,返程卻是水流急湍,舟行若飛,千裏路途之遙也僅需一日時間之短。「千裏江陵一日還」,節奏明快,歸心似箭。

峭壁夾江,詩人行舟迅捷穿行,兩岸猿啼不住,心情暢快未有絲毫驚擾。霎時之間,萬山排排列隊歡送,快退而過,輕舟如箭小遠。

李白58歲高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長途勞頓,忽遇赦得歸。興奮愉快之情未見直抒,其誇張筆勢將舉重若輕之心蘊含於壯麗多姿山水,順水行舟更不著猿啼淒厲、重障險絕之三峽曲折痕跡,一已感受融於天地,流麗飄逸。

今人面對坎坷世情又會展現怎樣的生命情調?是歷經艱辛如水與波的心性無痕,還是將「輕舟已過萬重山」笑得超級大聲?(文/王宜楷)

停車坐愛楓林晚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遠山記行七言絕句,創作時間不詳。

杜牧於碎石相間的緩斜小路遠上寒山,不知作者身在巍然山中,駕車沿石徑蜿蜒直上,還是群山綿延,行途遠望瑟秋景象,憑生寒山之感。「遠上寒山石徑斜」,給人一幅秋山車馬石徑行旅圖之朦朧感。

我們行進於這樣的路途之中總感秋景蕭飆,缺乏生機,百無聊賴。然作者轉筆一語「白雲生處有人家」又將情景補充完整,獨有的傳統山水留白審美誌趣。白雲繚繞,方向莫辯,隱約有幾戶青瓦白房住家,宛若仙境。

「白雲生處」還是「白雲深處」?其實兩者皆可,筆者趨向前者,生字具有活力之韻,亦有深處意涵。白雲生處更能突顯山嶺高峻幽邃。

前兩句交待了寒山有人家有石徑,還可能讓人聯想到平日村民立徑微語家常,此般景象並非一片死寂。

杜牧沒有對寒山人家繼續展開描寫,第三句主動將審美主體融情入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盤曲山路直上多時,繽紛艷麗楓林忽入眼簾,寒山石徑斜的清冷險奇轉為晚霞霜紅的暖色調,柳暗花明神思清覺。

杜牧停車坐攬勝景至天色昏暗都舍不得離去,夕照下的滿山經霜楓葉層林盡染,深紅、淺紅、橘紅、磚紅等等,比二月春花還要嬌艷。(坐視為坐,或譯為因,筆者取前。近年來有家長提議刪除教本中的《山行》,不知他們對「停車坐愛楓林晚」又有怎樣浮想聯翩的體悟。)

杜牧貴為宰相杜佑之孫,宦海生涯中,其多年離京外任,反對藩鎮割據,心系廟堂,屢屢上書進諫。短暫生命最後幾年,杜牧才遷調長安,常寄希望於唐室中興,又對世風日下有清醒認知。

在晚唐詩風淫靡的大環境中,杜牧有太白之風,獨樹一幟,俊朗飄逸。《山行》描寫的秋山情景意象別開生面,不似「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孤荷聽雨聲」的淒清、「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煩悶,杜牧透過一片霜葉紅於二月花,呈現出明麗爽朗、生氣蓬勃的情調,表達了復雜人生際遇中的樂觀取態。(文/王宜楷)

夏日飲冰

炎熱酷暑,火鍋、串串、燒烤等美食搭配冰凍啤酒妙不可言。那是一種冰火兩重天的腸胃調理,更是一種燥熱天氣與平靜心態的自然綜合。

我是一個不怎麽愛喝啤酒的人。氣溫高達三十多度,我照舊選擇二鍋頭。偶有火鍋店青年驚滯望我:這位老哥可能是一個狠人。特辣火鍋與白酒更配嗎?高溫氛圍與燒心撩喉體驗如何?

火上澆酒,魔鬼辣中辣。我又何嘗不熱。抑或我異常高冷?歷經多年社會磨礪滾打的人生已將白酒入口的苦澀轉化為平柔,酒入愁腸之後的味覺才回彈起一股微甘。先苦後甜,苦中伴甜,或者就苦無甜,轉瞬即逝的人生不亦如此嗎?許多漸行漸遠的風輕雲淡之事無謂或者不謂苦甜,只余神經慢慢麻痹的片刻本真,一切盡在杯酒中,一切盡在不言中。

白酒解乏疏惑,啤酒更像冰鎮飲料。我喝白酒喝出了人生新高度,當然啤酒亦不乏解暑功效與樂趣。這些也不全是我不愛喝啤酒的緣故。

一方面,部分朋友喝啤酒猛烈,老夫酒力甚微。諸如KTV包房一人吹幹幾十瓶,一人一口喝掉一瓶啤酒;另一方面,老夫飲酒較慢,難以迎跟海量酒友盡興之度。

我喜歡慢倒啤酒至杯中產生泡沫,泡沫隔絕空氣,延長啤酒鮮度。啤酒泡沫入口綿密柔細,你若是將泡沫與啤酒盡飲,風味層次分明,口腔滿布泡泡浴按摩,全部味蕾亦會被調動起來體驗啤酒的醇香與芬芳。

我偶然在超市購得督威三花啤酒,麥芽味道醇厚濃香。今次我又無意在春熙路中歐班列進口商品展會購得四瓶麥芽濃度20多的比利時啤酒,不知味道如何?

黑啤顏色較深,主打焦香麥芽和黑麥芽味道,糖份甜度是否恰到好處尤為重要,純苦如藥,偏甜過膩,此味因人而異;三料啤酒味道復合,層次分明,入口泡沫稍欠立體感;菲洛啤酒麥芽感突出,味道卻不濃郁,啤酒入喉回收欠些火侯,微苦不柔;至於紅啤酒與牛奶咖啡啤酒味道趨向飲料,果味足,推薦女士入手。

前述啤酒都不及督威三花,一分錢一分貨之道理無處不應驗。麥芽濃度高低雖不能做為判斷啤酒口味好壞的圭臬,但我深知大膽嘗試才會覓得良品。(文/王宜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