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杜甫自父親去世後,就斷了經濟來源。於是他結束了浪遊生活,到長安考進士,謀求做官。然而進士既未考中,當官也沒有機會,京漂十年,生計卻無著落。安史亂後,他及家人為躲避戰亂又四處遷移。後來雖然獲得一個拾遺的小官,很快又被皇帝厭棄而外放為華州司功參軍,這樣的小公務員職位薪水微薄,工作繁重,杜甫感到苦不堪言。正巧唐軍又經歷了鄴城戰役的慘敗,洛陽和長安兩京再度受到威脅,加以關中大饑。這個心憂天下的人,終於不得不用所有的心力來憂自己及家人的生存。於是為了活命,杜甫流亡秦州,同谷,最後不得不很不情願地翻山越嶺而入蜀。真可謂饑寒交迫,席不暇暖。

長期處在朝不保夕,居無定所的焦慮緊張狀態,對一個人身體精神都是巨大的煎熬和折磨。這個關懷蒼生而又生存能力低下的詩人,自身其實就是最被需要關懷的對象。終於,他來到了成都,相對於安史之亂主戰場的關中和中原地帶,蜀地相對安寧,成都平原以它的富庶和溫暖給了這個流浪受難的詩人苦難後半生中難得的幸福安閑時光。

明乎此,我們才能理解這首詩中透露出的此前從未出現過的和諧,日常和自足。

到成都後,在友人的資助下,杜甫在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草堂,這座茅草棚棚是寒酸的,但終歸暫時有了自己的窩。雖然友人彭州刺史高適的接濟並不總是那麽及時,但溫飽問題總算解決了。這種受到庇護的滿足感通過第一句詩「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抱」字體現了出來,浣花溪在此拐了一個彎,繞村而過,仿佛母親的胳膊抱著一個孩子一般環繞著村莊,也給了詩人予家園的安全感和呵護。

這個時候的杜甫既絕了求官之念,又沒有多少應酬來往。悠閑自在之中,但見堂上燕子自在來去,屋外水中沙鷗相親相近,這是一幅人與動物及動物之間都非常和諧自在的情景,實則是詩人內心和諧松弛心境的外在投射。

而「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這樣苦中作樂,幸福溫馨的日常生活場景尤其令人感動,其間體現的是夫妻父子這種人倫親情的和諧美滿。詩人在年輕時候理想遠大迂闊,希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就是要輔佐皇帝成就儒家理想聖王的大業。此理想不可謂不偉大,但也體現了年輕人的幼稚天真和書生的迂腐狂妄和不自知。

長期的落魄沈淪,再加上有過短暫的從政經歷之後,杜甫對皇帝,對官場,乃至於對自己的性格和才幹可能都有了新的認知,自己真的是那塊料嗎?想要拯救世界,卻連自己的家人都拯救不了,安史之亂爆發前夕,杜甫自長安回到寄居在奉先縣的家,卻發現自己的小兒子已經被餓死了。作為父親情何以堪,又怎能不內疚於心!

杜甫現在已經五十歲了,此前做過拾遺的小官實在談不上什麽資歷,皇帝又嫌棄自己,年齡又老大,雖然崇拜諸葛亮,羨慕劉備諸葛的相知相得,但他恐怕也已知道自己並不具備諸葛之才。然而,如果不能治國平天下,社會和政治又都教育了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由於人性的極不完美,人間沒有理想國,這個政治世界總是讓人失望乃至於絕望。那麽生命的意義和寄托在哪裏?希望和安慰又在哪裏?

「黑暗從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天空一無所有,

為何給我安慰。」

如果一扇門關上了,上天會給你打開另一扇門。當詩人從憤怒熱切,憂心如焚的政治關切中轉過身來,卻發現了家庭和日常生活的世界。家庭和日常,之前可能被視為幹大事的羈絆,有時甚至覺得是瑣碎無聊和沒有意義的,這個時候卻顯示出了它神聖而堅實的底色,它比帝國的存在更為根本,永久,真實和豐富,它讓永恒落實在當下,在凡俗中體現神聖,在夫妻父子,材米油鹽中啟示著日用倫常即道,從而能夠給予絕望虛無的生命意義和拯救。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都已經放棄了嗎?這樣卑微的需求和滿足,讀之不覺心酸。然而,我深深理解這種放棄的無奈和滿足的幸福。五十知天命,老病的詩人人生已定,他已經知道無法實現經濟天下之誌了。然而,杜甫的天命其實是以自己的身體乃至整個心靈受難,並用如椽巨筆記錄下這個荒亂悖謬的時代,和被時代巨輪碾碎的無辜生靈之呼號呻吟!這樣的天命詩人意識到了嗎!(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