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

有一種水果,長得很特別,果實呈長橢圓形,果皮未成熟時是綠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或淡紫色。外形酷似香蕉,成熟後紫色的皮看起來也很像茄子。

這種水果就是八月瓜。

作為南方山地疏林和丘陵灌叢中的小眾水果,很多北方朋友或許會覺得它很陌生。但這兩年八月瓜已經走出深山,變成了網紅水果。

八月瓜被譽為「野生水果之王」,它究竟有哪些獨特之處呢?為什麼會有人說「吐籽吐到嘴酸」呢?今天讓我們來探尋一下,這個充滿魅力又神秘的水果。

八月瓜,何方神聖?

八月瓜學名叫三葉木通,又名野香蕉、牛腰子果、八月炸、中華腎果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區。

為什麼叫八月瓜呢?因為果實通常在農歷八月成熟,成熟時會自動裂開,露出裡面誘人的果肉。俗話說「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來哄娃娃」,因此,八月瓜還有一個別名叫八月炸。

在水果的行列中,八月瓜是近幾年新興水果產業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時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世界第三代水果之一。

那麼,什麼是世界第三代水果呢?它指的是那些分布在荒山林區、尚未被充分開發利用仍處於野生狀態的山果,以及一些新近開發的優質特色水果,比如刺梨、沙棘、樹莓、酸棗和八月瓜等。

八月瓜的這4個營養價值很突出

八月瓜屬於藥食同源的食物,而八月瓜的果實、根莖等曬干後可以制作成中藥。

以往大多數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其藥用價值,對營養的研究比較少。從近幾年對八月瓜營養研究的文獻來看,八月瓜有這4個突出的營養價值:

1.維生素C含量高

八月瓜大多數來自野果,即便在電商平台購買,也會告訴你果子來自「野生」。

野生水果中沙棘和刺梨的維生素C含量高是廣為人知的。而八月瓜,每100g果肉竟然含有108mg,是柑橘類的3~4倍,也是很亮眼的。

2.鈣含量與奶類媲美

從不同的實驗結果分析發現,八月瓜的鈣含量都比一般水果要高,每100g果肉47~242mg不等,這個含量可以與奶類、綠葉菜相媲美。

每100g的純牛奶鈣平均為107mg,而常見的綠葉菜如菠菜為66mg/100g,油菜為148mg/100g。

3.必需氨基酸種類全、比例棒

八月瓜作為水果,有著水果的「通病」——蛋白質含量低。

不過,與其他水果不同的是,八月瓜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與WHO/FAO提出理想蛋白質條件接近,吸收利用率高,這在植物界屬於少有的(豆類除外)。

4.粗纖維含量豐富

八月瓜的粗纖維含量比較高,每100g含有6.7g,是蘋果、梨的3~5倍。如果在食用時不吐籽,那粗纖維的量會大大提升,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緩解便秘。不過,需要做好see you tomorrow的心理准備。

除了果肉的營養外,籽兒的油脂豐富,皮的抗氧化成分也比較突出,目前也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後面可以用來做榨油、抗氧化提取物等更多的用途。

在雲南當地,八月瓜不僅是一種水果,一些人還會用八月瓜的皮做菜來吃:八月瓜皮炒火腿、涼拌八月瓜、八月瓜片燉雞、八月瓜盅雞蛋……

吃八月瓜,注意這3件事

雖然八月瓜的營養整體上還不錯,但是,如果你想吃,必須要注意這幾點:

1.網購需留心

因為八月瓜大多在西南或南方種植,很多人想買可能需要通過網購。

一是在購買時,要留意郵寄時的成熟度。如果完全熟了再郵寄,收到時肯定就會壞了,最好郵寄時是七八分熟。到家後即便沒熟我們也可以和香蕉放一起催熟。

二看包裝和運送時間。最好選擇每個果子有單獨的網保護,如果運送速度較快,果子不易在運輸過程中成熟而開裂,也避免果子比較軟出現相互擠壓的問題。

2.不要嚼籽兒

籽多的水果咱們也不是沒見過,比如西瓜、石榴,但八月瓜和這些可能還不太一樣。每個八月瓜的果肉平均重46g,和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去掉殼後的重量相當。本身果子不大,從外表看就像白色的大蠶蛹。

咬上一口,味道香甜綿密,但缺點是籽太多,一時不知道是吃籽還是吃果肉。有實驗對八月瓜的籽進行分析,發現每個單果含有近上百顆籽,籽的比例能佔到70%。

面對八月瓜果肉裡的「黑籽」,通常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囫圇吞籽」,另外一種則是「邊吃邊吐」。

因為果肉和籽粘在一起,如果你要吐籽,需要用牙和舌頭聯合把肉和籽兒分離。這個難度很大,一個沒吃完,就會吐到嘴累。所以,也可能有人告訴你,籽可以吃的。

作為體驗派,我還真嘗試了。但是和西瓜籽、石榴籽不同,這兩種水果的籽是香的,嚼了吞咽也沒有太大負擔。但八月瓜的籽,是苦的,沒法嚼碎了一起咽到肚子裡。如果直接吞,因為籽兒有點硬,拉嗓子眼,體驗不佳。

所以這種果子,不要給5歲下的孩子吃,以免有卡嗓子風險。

3.准媽媽盡量不吃

因為八月瓜在運輸時可能會成熟炸口,增加果肉被污染的風險,對於孕期的准媽媽,不建議吃八月瓜,以免對自己和寶寶產生不利影響。

總的來說,八月瓜,這個其貌不揚卻內藏乾坤的水果,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它不僅是大自然的奇妙饋贈,更像是一個隱藏在山林中的寶藏,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品味。希望能通過人工育種,培育出無籽或者少籽的品種,這樣更能讓八月瓜走出山林,走進更多人的水果清單裡。

所以,你願意試試嗎?(網絡資料匯編)

如何挑選一個純甜的西瓜

西瓜作為夏季的水果之王,清爽多汁的口感而受到大家的喜愛。炎熱的天氣,西瓜如同一波波清涼的海浪,讓人無法抗拒。一個成熟的西瓜,幾乎可以作為一頓飲料和水果雙重享受的美味大餐。

許多人在挑選西瓜時常常會面臨一些問題,如西瓜不夠甜、口感不佳或者水分不足。這些問題往往源自於我們對西瓜成熟度的判斷不准確,以及不了解西瓜的一些外觀特征。我們應該如何挑選西瓜呢?

1、檢查紋路的清晰度

挑選西瓜時,選擇那些紋路清晰、整齊且顏色均勻的西瓜,這樣的西瓜成熟度通常較高,果肉甜美多汁。避免選擇紋路凌亂、不規則或有斷痕的西瓜,這樣的西瓜很可能未完全成熟。

2、觀察西瓜的黃斑

西瓜的黃色部分是與地面接觸的部分。一個成熟的西瓜,這一部分應呈現出自然的黃色。如果黃斑部分偏白或不存在,這表明西瓜可能未成熟,吃起來口感會欠佳。

3、拍打聲音判斷西瓜的成熟度

用手輕拍西瓜表面,如果聽到清脆的「砰砰」聲,說明西瓜成熟度適中;如果是「當當」的聲音,則表示西瓜尚未完全成熟;而「噗噗」的聲響,則可能意味著西瓜已經熟透過頭了。

4、觀察西瓜的整體顏色

自然成熟的西瓜表面呈現出純啞光綠色,顏色相對較深。如果西瓜表面顏色灰暗、淺綠,那麼可能是未完全成熟的,吃起來口感不甜。

5、觀察瓜臍的大小

挑選西瓜時,要注意觀察瓜臍的大小。一般來說,自然成熟的西瓜,瓜臍相對較小,因為果肉逐漸變大,瓜臍會收縮。相反,瓜臍較大的西瓜可能是未完全成熟的,果肉品質可能不佳。

6、檢查西瓜瓜藤的狀態

我們應選擇瓜藤粗壯且呈綠色的西瓜,這表明西瓜是在最佳成熟期采摘的。如果瓜藤的形態是彎曲的,則說明西瓜是「母」的,這類的瓜通常更甜。而枯萎或斷裂的瓜藤通常意味著西瓜存放時間過長,不建議選擇。

通過這些小竅門,我們不僅可以挑選出最甜的西瓜,還能深入了解每一個細節背後的科學原理。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夠幫助你在炎炎夏日中找到屬於你的那一個完美的西瓜。(網絡資料匯編)

萬變心不可得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天色漸暗,詩人忽然心念難調。他心情憂悶、不悅、悲傷、煩惱,還是郁結呢?我們不得而知。萬變心不可得。總之,心念繁雜,難得本心如一。

那就去遠行吧!詩人選擇驅車登古原(樂遊原),讓自己從情意難適之中抽身,遠逐暫時難以安放的心魂。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作為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處,其是遠眺俯瞰長安城的絕佳遊覽勝地,常有文人墨客在此抒懷。

詩人登上古原,送目臨風,落日余輝映照,晚霞滿天。或是昏紅落日天地一線,或是夕色暖陽浸染天邊,仿佛光景無限蔓延。如此美好景致,詩人正好排遣不適心意,然而他筆鋒一轉,只是近黃昏。金烏西墜,美景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

詩人欲借登高遠覽驅走不適之意,其在古原看到絢麗夕陽滿心愉悅,片刻間又恢復理智感嘆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從心意不適到驅車登原的積極振作、從奇景驚艷的愉悅到美景難留的無奈,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心緒變化,豐富飽滿了作者的情感細微。

我們雖然難知詩人的心事,不論垂暮自傷的個人感慨,還是家國憂思的理想抱負難伸,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不正是生命常態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亦被今人廣為引用,用以表達人們對美好事物即將消逝的留戀、惋惜與惆悵。

本詩節奏明快的抒寫了詩人登樂遊原眺望夕陽,其感喟深沈,富於哲理。(文/王宜楷)

處處是泉聲

《遺愛寺》
[唐]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詩人外出郊游,溪邊雜石密布,大小不一,形狀獨特,色質各異。他無意拾起一塊石頭遠拋,抑或打水漂。兩三下間,他可能就覺得索然無味了;他又在石叢中尋找起了造型特別的石頭。困了,乏了。他便臨溪而坐,玩耍奇石於指掌,或者極目山溪。清風、潺潺流水、陽光,忘情天地。

忽然。香爐峰下遺愛寺邊的幾朵小花勾起了詩人極大興趣。他依目見而行,沿溪而往,繞寺尋芳。在詩人心弛神往尋花期間,小鳥不時啾鳴,溪水汩汩流淌。詩人游賞尋花本是一大樂事,耳邊又有鳥鳴與溪聲交織的律動不絕於耳,空寂幽明的自然本真令人心曠神怡。

此詩是白居易在江州任內游覽遺愛寺所作。全詩透過臨溪弄石、繞寺尋花、聆聽鳥鳴和泉聲,以移步換景、動感結合的方式使石、溪、花、寺、鳥、泉等多種景致渾然天成,描繪了一幅清麗、動感的自然圖景,展現了遺愛寺的盎然生機。(文/王宜楷)

幽人應未眠

《秋夜寄丘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詩人開篇直抒胸臆,清冷的秋夜勾起了他對山中學道友人的無限情思。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無奈友人身處異地,懷君不見君,詩人只好外出散步歌詠涼天。

抑或此處詩人用了倒裝句法。詩人清秋時節獨自外出夜步。他徐行感詠天氣寒涼、秋悲寂寥,內心的孤冷不禁讓人想起了丘員外。他倆經常往來酬唱。如果今夜友人在一起推杯換盞打發寂寞那該多好!現實往往事與願違。散步在前,懷君在後,雖然「秋夜」之景與「懷君」之情連貫無意識灌注詩人滿身,然其落筆之時情景又自然而然調整,畢竟懷君甚重,散步為次。

懷人不得,詩人只好繼續在涼秋之夜徐行。他忽然想象丘員外學道的臨平山林中有一顆松子落了下來,「空山」正如詩人性空,松子緩緩落下泛起的靜謐時空微動與漣漪,是心念合一的本靜還是觸物思遠的心動呢?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不知此時此刻丘員外是否入睡,詩人在動靜相襯的禪境意象中,推想自己懷念的友人應該未眠。他在深遠涼秋黑夜之中肯定友人未眠的行為,是克制的自我念動,同時亦進一步強化了異地思友的情深。

《秋夜寄丘員外》表達了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此首懷人詩安閒恬淡,語淡情濃,韻味悠永。(文/王宜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