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吃兔

冷吃兔(自貢冷吃兔、濃味冷吃兔、香辣兔),是四川自貢市傳統風味名菜,是鹽幫菜系的菜品之一,為四川菜系。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自貢冷吃兔有椒香麻辣味、香辣豆豉味、秘製陳皮味、滋鮮鹽焗味等多種不同口味。

冷吃兔主以兔子等食材用料烹製,色澤紅亮、濃味鮮香、爽口不綿、麻辣回甜、其味悠長。冷吃兔的誕生,與鹽井息息相關,當年運鹽的船夫、「鹽擔子」等,經常隨身攜帶著冷吃兔,既易於保存又美味下飯,還能很好地補充體力。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自流井地區,冷吃兔就已成為鹽商宴請的高檔食物。

用料

兔肉、料酒、生姜、香蔥、幹紅辣椒節(兩種)、花椒、辣椒面、冰糖、醬油、芝麻等

製作方法:

第一步,將兔肉洗凈,連骨宰成見方2cm肉丁,入盆加鹽、料酒、少許醬油、蔥、姜攪轉,腌製半小時(炒兔肉時取出蔥、姜)。腌製兔肉期間,將幹紅辣椒剪成小節,用水煮兩分鐘撈起涼幹。

第二步,油溫升至七成熱,下兔丁炸幹表面水氣打起(由於兔肉與料酒等調料具有水份,兔肉可分二次下鍋油炸)。

第三步,燒油六成熱,下冰糖炒製,下兔肉上色,下花椒、幹辣椒節,放鹽、味精、花椒等調味,待幹辣椒節成棕紅色時,再倒入辣椒面提色,最後小火慢煸至兔肉酥香,放入熟芝麻起鍋。

冷吃兔製作說來簡單做起來難。製作過程中火候的把握,調料的比例,味道的拿捏,非常關鍵。(網絡資料匯編)

泡菜燒鴨血

準備材料:

1.盡量到菜市場購買新鮮鴨血。

2.選擇陳年老泡菜,如泡蘿蔔,泡豇豆,泡青菜,泡姜,泡紅辣椒。

3.豆瓣醬、蔥姜蒜等調味料。

    烹飪步驟:

    1.鍋中燒水見底有氣溫,轉小火放入新鮮鴨血,小火小煮去血沫後撈出備用。(這一步火侯把握關鍵,註意鴨血不要煮得太老)

    2.鍋置旺火,下油燒至5成熱,下豆瓣醬炒香。

    3.再下泡蘿蔔條,泡豇豆節,泡青菜條,泡姜條,泡紅椒慢火炒香。

    3.加入適量清水燒沸。(感覺水線能沒過鴨血即可)

    4.下入提前汆水後的鴨血。

    5.加入料酒,鹽,味精,小火煮入味,用水澱粉勾芡。

    6.起鍋裝入凹盤內,撒上花生碎、小蔥節,成菜。(網絡資料匯編)

    椒麻雞

    一是選擇雞肉。通常情況下,我們選擇肉質細嫩的整雞(部分市場單賣雞腿肉更為方便),此步驟關系雞肉煮製時間長短與肉質口感。

    煮雞方法: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感覺能夠淹沒雞胚即可,然後放入花椒、蔥段、姜片、適量料酒(調料據個人情況放置)。雞肉較老冷水下鍋大火煮製,雞肉細嫩則水開後下鍋煮製,煮製時間各異,筷子可以輕松插入雞肉即可關火。關火後蓋鍋燜10-20分鐘,燜製時間根據雞肉老嫩調整,部分朋友省去此步,雞肉則可能浸血水。

    煮雞之後,趁熱去骨,將肉手撕成條放入盤中待用。如果喜歡口感有嚼勁可以放涼後進行。此處亦可放涼用刀斬塊,不過有食客表示用刀斬塊將產生金屬異味。

    二是拌製椒麻雞。

    1、準備蔥、姜、蒜、紅油等調味料,具體口味因人各異。準備適量洋蔥絲、大蔥絲、青紅椒絲等備用。

    2、將幹紅花椒與蔥段加鹽宰成碎末,然後在此調味料中加入芝麻油保持色香。同時,將在樹上采摘的青花椒用熱油浸泡出香,也有朋友表示此步聚可放於最後,潑油雞肉增香。

    3、將煮雞原湯取過濾取與調料一起攪拌均勻,最後倒入裝雞盤中拌勻,鹹淡適中時,放入洋蔥絲、青紅辣椒絲拌勻即可。涼拌調料比例無定法,根據自身口味加入配料,適者為珍。(網絡資料匯編)

    啤酒麥芽汁濃度是代表什麽

    常喝啤酒的人明白,許多國產啤酒酒精度幾乎沒有參考價值,買啤酒時註意麥汁濃度才是正確的選擇。

    啤酒麥汁濃度定義

    製造啤酒的大麥芽和輔助原料大米等,經過麥芽澱粉酶和蛋白酶作用,轉化為麥芽糖類,以糖含量來測定,就是麥芽汁濃度,如每公升麥芽汁含有80克糖類就是8°。

    根據啤酒麥汁濃度劃分啤酒

    高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14°至20°,這種啤酒生產周期長,穩定性好,適於貯存和遠途運輸。

    中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10°至12°,以12度為普遍,是我國啤酒生產的主要品種。

    低濃度型:麥芽汁濃度在6°至8°,夏季可做清涼飲料,缺點是穩定性差,保存時間較短。

    啤酒麥汁濃度與葡萄酒品質關系

    判斷一個啤酒客是否資深,就看他怎麽看啤酒的度數。看酒精度的人是門外漢,看原麥芽汁濃度的人才上道。

    喝啤酒,就是喝麥香和發酵產生的奇妙滋味,幾度偏差的酒精度數從口感上難以察覺。討論酒精度沒有太大意義,重要的是啤酒本身的口感是否濃郁、復雜,香不香等,而啤酒的這些口感主要與麥芽汁濃度有直接的關系。

    一般而言,麥芽濃度高的啤酒品質要比麥芽濃度低的啤酒品質好。需要註意的是,在整個啤酒生產工藝中,釀造原料的成本是很小的一個部分,還包括包裝、市場宣傳和品牌推廣等。因此,市場上有時也會出現麥芽汁濃度低的啤酒更貴的現象。

    啤酒麥汁濃度與酒精度

    一般而言,麥芽汁濃度與啤酒的酒精度數成正比。比如原麥芽汁低於10P,酒精度數一般不會超不過5%,屬於低度啤酒。而黑啤往往高達15P到20P,那麽酒精度數往往在5度以上。

    綜上,消費者在選購啤酒時應明白,麥芽汁濃度越高,營養價值就越好,同時泡沫細膩持久,酒味醇厚柔和,保存時間也長,用來鑒定啤酒的儲存期未嘗不可。(網絡資料匯編)

    薔薇

    薔薇(學名:Rosa sp.):是薔薇屬部分植物的通稱,主要指蔓藤薔薇的變種及園藝品種。大多是一類藤狀爬籬笆的小花,是原產於中國的落葉灌木,變異性強。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每節大致有3、4個;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為5-9片,葉緣有齒,葉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族生,為圓錐狀傘房花序,生於枝條頂部,花徑約3厘米,每年只開一次。薔薇花花盤環繞萼筒口部,有白色、黃色等多種顏色。花謝後萼片會脫落;果實為圓球體。

    耐寒,有野生和眾多園藝品種,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薔薇可以藥用,由其製成的薔薇花粥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等地區。

    產地生境

    喜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產中國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日本、朝鮮習見。

    生長習性

    薔薇喜歡陽光,亦耐半陰,較耐寒,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幹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而又排水通暢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長。不耐水濕,忌積水。萌蘗性強,耐修剪,抗汙染。花期一般為每年的4-9月,次序開放,可達半年之久,由於溫室效應而導致全球變暖,某些地方的薔薇提早在4月,甚至是3月份便開始開花。

    繁殖方式

    種子可供育苗,但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扡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扡插,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用壓條法育苗,還要註意修剪主芽,進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應選擇能形成采花母枝、花大色艷的品種育苗。

    栽培技術

    栽培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米。

    澆水:薔薇喜潤而怕濕忌澇,所以不管是地種還是盆栽都得保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幹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註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註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施肥:薔薇喜肥,按「薄肥勤施」原則,不斷供給各種養料。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並應註意培育采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光照:薔薇系陽性花卉,它喜溫暖,華北地區及其以南,皆可在室外安全越冬。薔薇夏季要適當遮蔭,避開陽光曝曬;要松土透氣,保持通風流暢;要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修剪:修剪為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於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內的長度,其余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培育作盆花,更註意修枝整形。

    病蟲防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註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

    白粉病: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後,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

    薔薇銹病:銹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

    薔薇: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有短、粗稍彎曲皮束。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或無毛,有散生腺毛;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邊緣有或無腺毛。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梗長1.5-2.5厘米,無毛或有腺毛,有時基部有篦齒狀小苞片;花直徑1.5-2厘米,萼片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無毛,比雄蕊稍長。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無毛,萼片脫落。產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日本、朝鮮習見。

    白薔薇:直立灌木,高約2米;小枝有不等鉤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小葉通常5,稀7,寬橢圓形或卵形,稀長圓卵形,長2-6厘米,邊緣有單鋸齒,下面被毛,托葉寬,半邊有鋸齒。花.排列成傘房狀,花梗有腺毛,花直徑6-8厘米;萼筒光滑,萼片卵狀披針形,有羽狀裂片,外被腺毛;花瓣單或重瓣,白色或粉紅色,有香味。果長圓卵形,長約2厘米,鮮紅色,萼片脫落。我國各地有栽培,供觀賞用。原產地不詳,一般認為園藝雜種(R.corymbifera×R.gallica)南歐諸國有栽培,供製香精之用。

    黃薔薇:矮小灌木,高約2.5米;枝粗壯;常呈弓形;小枝圓柱形,無毛,皮刺扁平,常混生細密針刺。小葉5-13,連葉柄長4-8厘米;小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鈍或急尖,邊緣有銳鋸齒,兩面無毛。花單生於葉腋,無苞片;花直徑4-5.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無毛,內面有稀疏柔毛;花瓣黃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果實扁球形,直徑12-15毫米,紫紅色至黑褐色,無毛,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產中國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生山坡向陽處、杯邊灌叢中,海拔600-2300米。

    法國薔薇:直立灌木,高約1.5米;小枝通常有大小不等的皮刺並混生刺毛;小葉3-5;小葉片革質,卵形或寬橢圓形,長2-6厘米,先端圓鈍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有重鋸齒,稀為單鋸齒,齒尖常帶腺,上面暗綠色,有褶皺,下面淡綠色,被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刺毛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腺毛。花單生,稀3-4,無苞片;花梗直立粗壯,被腺毛;花直徑4-7厘米;萼筒和萼片外面有腺,萼片常有多數裂片;花瓣粉紅色或深紅色。果近球形或梨形,亮紅色,萼片脫落。原產中歐、南歐及西亞,栽培歷史悠久,園藝品種很多。有重瓣及半重瓣者。

    突厥薔薇:亦稱大馬士革薔薇;灌木,高約2米;小枝通常有粗壯鉤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小葉通常5,稀7;小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長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單鋸齒,無腺,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有時為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花6-12朵,成傘房狀排列;花梗細長,有腺毛;花直徑3-5厘米;萼筒有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外面有腺毛,內面密被柔毛;花瓣帶粉紅色;花柱分離,被毛。果梨形或倒卵球形,紅色,常有刺毛。

    百葉薔薇:亦稱洋薔薇;小灌木,高2-3米;小枝上有不等皮刺;小葉5(-7);小葉片薄,長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通常有單鋸齒,上面無毛或偶有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腺。花單生,無苞片;常重瓣;芳香;花梗細長,彎曲,密被腺毛;萼片卵形,先端不明顯葉狀;花瓣粉紅色;花柱離生,被毛。果卵球形或近球形,萼片宿存。

    粉團薔薇:該變種花為粉紅色,單瓣。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甘肅、陜西、江西、湖北、廣東、福建。多生於山坡、灌叢或河邊等處,海拔可達1300米。根多含鞣質23-25%,可提製栲膠,鮮花含有芳香油可提製香精用於化妝品工業,根、葉、花和種子均入藥,根能活血通絡收斂,葉外用治腫毒,種子稱營實能峻瀉、利水通經。華北常見栽培作綠籬、護坡及棚架綠化材料。繁殖用種子或扡插均可。

    七姊妹:該變種為重瓣,粉紅色。栽培供觀賞,可作護坡及棚架之用。

    白玉堂:花白色,重瓣。

    臺灣野薔薇:該變種是臺灣島的特有變種,生長在高海拔地區。莖疏生倒刺,小葉5-7(稀9);小葉片倒卵至長橢圓形,長1-3 cm,寬1-1.5 cm。花多數,成繖房或圓錐花序,白色;萼下表面被毛或腺毛;花瓣闊倒心形。果球形。(網絡資料匯編)